明末清初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 他们的画对后世的影响深远

2018-02-05 15:02:00 华尔街金融网

明末清初,有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。

他们的画对后世的影响深远,清代中期的“扬州八怪”、晚期的“海派”及近代的齐白石、张大千、潘天寿、李苦禅等,莫不受其熏陶。

独具一格的画风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——“清初四僧”,即朱耷、石涛、髡残、弘仁四位遁迹空门的画家。

“清初四僧”的绘画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,与当时占据画坛的正统画风大异其趣。

他们既学习古人,也敢于突破古人成法,而取材直接来自自然,贴近生活,故作品中生机勃勃,充满活力。

八大山人画中之鸟白眼向人

朱耷(约1624—1705年),朱耷,原名统銮,字雪个,号八大山人。又有传綮、刃庵、个山、人屋、驴屋等名号。生于明天启六年,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。

朱耷是明宗室宁王朱权之后。明亡以后出家,先当和尚,后来又做了道士。他寄情于书画,艺术成就极高,是著名的遗民书画家,其画对后世影响巨大。

朱耷性格孤傲耿介,行事怪僻,常藉诗文书画发泄内心郁闷。

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,如画鱼、鸭、鸟等,皆以白眼向天,充满倔强之气。

这样的形象,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。

画山水,多取荒寒萧疏之景,剩山残水,仰塞之情溢于纸素。

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,苍劲圆秀,清逸横生,不论大幅或小品,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。章法结构不落俗套,在不完整中求完整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

朱耷一生坎坷,曾一度精神失常,痛定思痛后,他选择背过身去,与世隔绝,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。

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墨点无多泪点多,山河仍是旧山河。横流乱世杈椰树,留得文林细揣摹。”

弘仁秀逸江南真山水

弘 仁(1610-1664),清画家。俗姓江,名韬,字六奇,又名舫,字鸥盟。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,字渐江,号梅花古衲。

弘仁,少年孤贫性癖,事母以孝闻。自小就喜欢文学,绘画一生从不间断,是“新安画派”的奠基人。

在“四僧”中,只有弘仁于出家之前有画迹可寻。

他最早的作品有明崇祯七年(1634)创作的《秋山幽居图》扇和明崇祯十二年(1639)创作的《冈陵图》卷,署款均为“江韬”。《冈陵图》共由5位新安画家创作,各自独立成幅。

弘仁之作笔法结构参用倪瓒、黄公望,秀逸可爱。其时,弘仁于5人中年龄最小,只有30岁,由于他画得过分认真,运笔略显拘谨文弱。

弘仁性格沉静坚忍,当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,明亡后遁迹名山,诗画寄兴,眷怀故国,有许多题画唱和诗坦露他这方面的思想。

弘仁无疑是清初最富个性的山水画家之一。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及其特征不是简单地用遗民绘画、简洁淡远、疏淡冷寂等词语可以概括的

他的艺术成就,是清初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,是遗民情结、禅宗奥旨、山水性情、古风流韵与恬静心态在画中融为一体后的集中再现。

天地为师老更痴

石涛(1642年-1708年),清初画家,原姓朱,名若极,别号很多,如大涤子、清湘老人、苦瓜和尚、瞎尊者,法号有元济、原济等。明靖江王、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。

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,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、革新者,又是艺术理论家。

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,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,后半世云游,以卖画为业。

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,画风疏秀明洁,晚年用笔纵肆,墨法淋漓,格法多变,尤精册页小品;花卉潇洒隽朗,天真烂漫,清气袭人;人物生拙古朴,别具一格。

石涛存世作品有《石涛罗汉百开册页》、《搜尽奇峰打草稿图》、《山水清音图》、《竹石图》等。著有《苦瓜和尚画语录》。名言有“一画论”、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、“笔墨当随时代”等。

他先后在南京和扬州迎接康熙皇帝,感到无比荣幸。

一方面康熙皇帝对石涛有知遇之恩,另一方面他又背着沉重的明朝皇族出身的包袱,社会对他的期望也是两股截然不同的舆论压力,因此他的思想陷入了极端的矛盾,时时借诗画创作宣泄出来。这一时期,也是他艺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。

石涛的绘画得益于他长年累月广游名山大川,特别是他多次游黄山和画黄山,使他体会到“黄山是我师,我是黄山友”。他说:“足迹不经十万里,眼中难尽世间奇。笔锋到处无回头,天地为师老更痴。”

髡残禅机画趣融为一体

髡[kūn]残(1612-1692),清画家。本姓刘,出家为僧后名髡残,字介丘,号石溪、白秃、石道人、石溪道人,残道者、电住道人。

髡残自幼就爱好绘画,年轻弃举子业,20岁削发为僧,云游名山。

30余岁时明朝灭亡,他参加了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,抗清失败后避难常德桃花源。

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避兵深山,艰险的丛林生活虽使他吃尽了苦头,但倒给了他一次感受大自然千奇百怪的好机会,充实了胸中丘壑,为后来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,这一点,在他的不少题画诗中,都明显可见。

髡残性直硬,脾气倔强,寡交游,难于与人相合。这种强烈的个性表现在他的禅学上是“自证自悟,如狮子独行,不求伴侣”;表现在绘画上则为“空依傍,独张赵帜,可谓六法中豪杰”。

他长期生活在山林泽薮之间,侣烟霞而友泉石,踯躅峰巅,留连崖畔,以自然净化无垢之美,对比人生坎坷、市俗机巧,从中感悟禅机画趣。

髡残作品中的题跋诗歌多作佛家语,这不仅因其身为和尚,而且在他看来,禅机画趣同是一理,无处不通。

髡残擅绘人物、花卉,尤其精于山水。

髡残的作品以真实山水为粉本,具有“奥境奇辟,缅邈幽深、引人入胜”的艺术境界。

四僧借画抒发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,寄托对故国山川之情。

四人都擅长山水画,各有风格

石涛奇肆超逸;

八大山人简略精练;

髡残苍左淳雅;

弘仁高简幽疏。

他们虽风格各异,但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,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,振兴了画坛。

最后,记得关注:经济新闻网(www.jiucj.com),更多专业报道!

分享到:

为您推荐

栏目热点